close

 


網友夢嚮桃花源 - 淨域:[人有惰性,在學習上難免要施些壓力才行。有的馬顧影便走,有的揚鞭即行,有的杖身始跑,有的擊而不動,這四種馬也意味各色人等。為父母的莫不期望孩子是第一等馬,能自動自發地學習,但最多的卻是叫一聲做一動,既不能放棄又得拖累老命。 ]

昨天媽媽要到台中弟弟家照顧姪女小草莓,女兒和兩個姪女吵著要跟,說好久沒看到妹妹了,很想念她!

我正納悶:姪女雲潔每星期六都要到學校上才藝課學做些陶藝之類手藝品,還有國語日報的作文課,怎麼有空檔出門玩?難道要翹課?(某次哥哥帶我去參加一場三天兩夜的"現代詩研習營"指導講師徐望雲寫了一本[帶詩翹課去!]然後聽徐作家說:有創意的人會翹課! 當天哥哥就真的翹課溜掉了!)

我還等不及提問,雲潔就迫不及待告訴奶奶:[嘉義市今年要辦"世界管樂節活動",去年他們崇文國小還拿了第一名,每一年都有管樂踩街活動,參加者還可以補休一天。姊姊現在生上國一退出了長笛社團,因為沒伴,我也不想參加管樂隊了!]兒子聽了很羨慕,心動也想跟著出門玩。我提醒著:[別忘了,星期日你要參加"2010諸羅陶笛嘉年華"上台表演陶笛呢!你剛才還問我:可不可以志願參加聖誕節另一個音樂表演為學校爭取一百本圖書資源呢?!  媽媽不是才告訴過你:聖誕節我早排定要去圖書館當志工帶聖誕活動,你這樣猶豫不決;言而無信,怎行呢?]兒子為難的說:[因為我兩個都喜歡嘛!]想玩也想去表演的確很難抉擇!

只能說他還小還不懂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吧?!

早上兒子陪我到嘉義捐血站捐血,等待時間好奇地問起我許多問題,問我幾歲開始捐血,共捐了幾次?我回答他:[媽媽17歲開始捐,有時一年捐四次,有時一整年都不能捐,才捐了近30次而已!]他頗有自信的說:[那我現在開始捐血很快就可以贏過媽媽了!]我笑著回答:[你太小了,你的血只夠你自己用,怎夠送人呢?!17歲開始才具有基本資格,還要體重達45公斤;身體健康才能捐。媽媽是女生,有時因某些因素想捐卻不能捐。你有捐血這個想法很好,但重點是要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能助人哪!]

想起:前陣子血紅素不夠,不能捐血,找慈濟大林醫院的中醫蔡明憲醫師開補氣血的中藥,蔡醫師還笑我說:[原來:你氣血補足了是為了要去捐血呀!真特別的理由...。]我答:[去年開刀手術後氣血變差了,調理一年終於可以恢復捐血了,如果我能助人,那得歸功蔡醫師仁心仁術幫的忙呢!]

下午兒子上網找[風動草][揮動翅膀的女孩][淚光閃閃](陪你看日出)三首曲子的音樂拿來練習當陶笛背景伴奏,看他求好心切練了許久,為讓自己明天表現不失常...。我打斷他的練習要他暫時休息一下,拿著排球邀他一起玩,他疑惑的問:[媽媽你會打排球呀?!我怎麼不知道?]我笑著答:[媽媽只常陪你們打羽球,其實國中時代我就開始和哥哥弟弟玩排球了。高中社團原本第一志願是選桌球社,結果因額滿退而求其次選了排球社,打了一陣子被學校學聲樂的音樂老師強制轉社到合唱團,因為老師說我音樂歌唱考試考的很好,破例成為沒有合唱基礎的社員...。這誤打誤撞又嘗試了不同的領域也算不錯的經歷!]

 

兒子納悶問我:[人可以有多少種興趣?]我答:[興趣因人而異,而且會隨年齡變動,沒法限制和規定,只要你喜歡;感到有趣,都可以接觸或靠培養進而成為你喜歡的興趣。就像你以前不喜歡跆拳道現在接觸跆拳道社發現它的迷人之處是一樣的道理...。]兒子似乎能認同這個說法,滿意的說:[媽媽我們再多來幾場球賽吧!我覺得我排球愈打愈好了呢!]我笑著看他自信又得意的樣子想起:

麥克喬登有句名言:[把練習當比賽;把比賽當練習。]練習時全力以赴,比賽時放鬆心情去打,不會過度緊張患得患失,也就不會失去原有的水準水平。也正因他能自我超越自我精進,才能成為頂尖球員吧?!

希望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某種正當的娛樂並樂在其中!

 

[別急著找孩子的興趣](親子天下雜誌) 作者:洪蘭

一位媽媽說,為了找出她孩子的潛能,她每天加班賺錢,送孩子去上各種才藝班。每個月3萬元的學費,她已經花了8年,但是孩子仍找不出特別的興趣。她問:「還要多久,興趣才會出現?興趣定型後,能改變嗎?」

其實人的興趣一直在改變。小六與國一才差1年,他們玩的玩具就大不相同,孩子會隨著年齡、心智的成長而轉移興趣,甚至進了大學,興趣還會再變。1995年艾美獎得主彼得.巴菲特(股神巴菲特之子),就是幾經轉折才走上音樂之路。他有個朋友更厲害,幾乎每學期都在轉系:大學一年級念的是機械工程,後來覺得工程太呆板,轉去念抽象的物理;念了物理後,又發現他最愛的其實是物理有秩序的模式,所以轉修數學;數學吸引了他兩學期,又覺得數學只空談模式,缺乏動手做的實際感,所以轉去念藝術;藝術仍不能滿足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藝術天分,又轉去念建築。建築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建築的設計要用到物理和數學的知識,建築藍圖的繪製使他的藝術訓練可以派上用場,照講是很理想了;但是他又發現,很少人肯花大錢實現建築師的理想,反而要聽雇主的意見,覺得很挫折又想轉系。在念建築時,他發現對各種建材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很有興趣,所以轉去念材料科學。

兜了一大圈,結果又回到了工程,但是這一圈的經驗使他變成獨一無二的都市計畫專家。他知道造型的美感、建材的選取會影響在裡面工作者的心情,因此開始做綠建築,所學所用,現在過得非常愉快。所以,一開始的迷惘沒有關係,「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真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回頭再說彼得,彼得學鋼琴中斷過4次,他說心中一直有個聲音在纏繞著他,但不知道是什麼。他吃不下、睡不著,只好從史丹佛大學退學去尋找,最後成為音樂家,並與父親一起在洛杉磯登台演出。那天他父親開玩笑說自己是來「驗收鋼琴學費的投資成果」。可見為了他學鋼琴,他父親也花了不少錢。

人的興趣是要花時間去尋覓的,它可能隱藏在很多面具之下,但只要是真的,終究會浮現出來。反而是出現後,人不見得有勇氣去走這條路,因為這條路往往不容易走;人有好逸惡勞的天性,喜歡走阻力最小的路。

所以父母不必急著去找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時機到了,孩子會告訴你。只是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放手讓他去走。吳季剛成功最大的功臣是他的母親,她有勇氣抵擋別人的閒言閒語,保護吳季剛走跟別人不同、卻是他衷心喜愛的路。

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這位媽媽可以停止送孩子上才藝班了,時機到了,孩子會來求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孟涵心情 的頭像
    孟涵心情

    孟涵心情部落格

    孟涵心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