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席慕蓉
同學傳Line告知中秋節要舉辦國小同學會,希望我能出席。
童年的記憶顯得飄渺。
或許生性孤僻內向,回溯過往,鮮少與人互動,
一個人獨處成了習慣,總喜歡抱著圖書室借來的書窩在教室裡享受徜徉書海的樂趣。
整個求學階段在同學眼中顯得蒼白無趣。
同學問:真不知你怎能如此自得其樂? 有人說我愛自閉,讓人幾乎忘了我的存在!
至今依然!
尋常日子裡,習慣一個人靜靜地看書、畫畫、彈琴、種花,假日偶爾興起背著相機拍鳥拍花。
安靜成了一種日常。
青春如過往雲煙~漸行漸遠!
看著頭上剛冒出幾根短小的白髮,想起
辛棄疾:「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同事下載軟體玩變臉,窮極無聊的我也跟著玩?看著變臉後的模樣忍不住笑了起來。
中秋沒空返鄉參加同學會,但可以忙裡偷閒窩在被子裡讀我最愛的詩詞,靜靜地與自己獨處,何嘗不是一種小確幸?
蔣勳老師說文學之美:「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不能輕易說出口的秘密,是生命的傾訴,也是文化的密碼,
讓我們看見自己,理解各自生命密碼,讓身心安穩,讓心的秘密,塵歸柔軟之地。」
「每闕詞都是靈魂發出的吶喊,也是社會映出的省思, 在百轉千迴的人生旅途中,尋得一片心靈的寧靜與自在。」
「望水試登山,山高湖又闊相思無曉夕,
相望經年月鬱郁山水容,綿綿野花發。
別後無限情,相逢一時說。」
「流水閶門外,孤舟日復西。
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妾夢經吳苑,君行到剡溪。
歸來重相訪,莫學阮郎迷。」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上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禮記》:「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有婉容。」
意思說:「一個人內心充滿愛,所以待人和氣。因為待人和氣,與大家相處和諧融洽,所以每天都會感到開心、愉快。
每一天都是面帶笑容,長此以往就會有美麗的容貌。
相由心生,一顆陰沉的心是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的。
居里夫人:17歲時你不漂亮,可以怪罪於母親沒有遺傳好的容貌;
但30歲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怪罪自己,
因為在那麼漫長的日子裡,你沒有往生命裡注入新的東西。
這個新的東西就是《禮記》提到的“愉色”。
要再說得通透一些,
就是一個人,想要面相過得去,
必須保持自己內心的和悅。
~擷取網路文章